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電力朋友圈

王淦昌科技獎王國寶:強核強國、造福人類是我們的使命

新華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24-05-30 10:03:08

  在同位素電磁分離器實驗大廳嗡嗡的轟鳴聲中,一群科研人員正圍在設備旁討論著什么:“王首席,我們在真空方面遇到了一些問題,您覺得哪個解決思路比較可行?”

  一位中等身材的圓臉男子接過圖紙仔細查看,用筆尖輕輕指了指離子源法蘭部分,“這里做一個拆分,為離子源單獨劃分一個真空空間,就能大大節(jié)省抽真空的時間,問題應該可以解決”。大家聽了恍然大悟。

  這位“王首席”,就是中核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王國寶。

 

  立志造福人類的務實者

  1984年,王國寶從東北工學院(現(xiàn)東北大學)真空學專業(yè)畢業(yè)分配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在電子直線加速器室工作。“那時的我對加速器還是一知半解,但我很幸運,遇到了很多科學‘大家’。”王淦昌、王乃彥、樊明武、陳文奎……老一輩科學家的言傳身教以及他們身上彰顯的科學家精神,對王國寶產生了深遠影響。

  “當時院里沒有人不知道陳文奎老師,他是全國知名的真空科學家,是個全才,人品也好得沒話說。院里任何真空設備出現(xiàn)問題,都來找他解決,他會毫無保留地把知識傳授給大家。”導師陳文奎對待工作的熱情和認真細致,給王國寶留下了深刻印象,令他欽佩不已,“陳老師工作不分白天晚上,也沒有節(jié)假日,必須把任務完成才算踏實。不僅如此,他畫的機械設計圖,拿到工廠后直接就能加工制造,因為他把工藝設計都做好了。”

  從陳文奎身上,王國寶學習到了什么叫“敬業(yè)”、什么叫“嚴謹求實”、什么叫“藝多不壓身”。于是,從真空領域出發(fā),王國寶開始對涉及十多個專業(yè)的加速器系統(tǒng)產生濃厚興趣,如饑似渴地學習。

  20世紀80年代,作為工業(yè)射線無損檢測的重要基礎裝備,加速器只能從國外進口。“必須研制出我們自己的加速器!”在王淦昌先生的高瞻遠矚和大力推動下,無損檢測加速器研發(fā)項目得到了中核集團的支持。年輕的王國寶有幸參與其中,并對直線加速器的研發(fā)過程有了深入了解。盡管當時的他只是和同事們一起,與王淦昌先生有過幾次會面,他依然感受到了王淦昌先生對核事業(yè)的滿腔熱忱和平易近人的大師風范。

  王國寶始終記得,樊明武院士曾教導他們,做科研工作,發(fā)多少文章、獲多少獎不一定那么重要,而這個技術能不能真正得到應用是很重要的。這些話像種子一樣,在王國寶心中深深扎下了根,讓務實的他更加堅定了未來發(fā)展的目標,“強核強國、造福人類,這是我們的使命和價值所在。”

  四十年白駒過隙,從當年的核領域“萌新”,到如今中核集團核探測應用技術的領頭人,王國寶在科技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始終步履匆匆,未曾止步。“王乃彥院士今年都90歲了,仍然非常關心并不遺余力地推動核技術應用事業(yè)發(fā)展,我經常上他家里跟他匯報、討論工作。”王國寶深受感動的同時,暗下決心“要全力以赴”。

  慣用系統(tǒng)思維的開路人

  熟悉王國寶的人都知道,他是下象棋的高手。人們評價他的棋風大開大合,縱覽棋盤大勢。這是因為他將工作中慣用的系統(tǒng)思維,挪到了棋盤上:走一步看三步,運籌帷幄,掌控發(fā)展大局。從直線加速器應用到探測器研究,再到核安保技術研究,王國寶總是走在行業(yè)的前沿。

  核技術綜合研究所副所長曾自強清晰地記得,在2003年的一次國際學術交流中,王國寶敏銳地捕捉到了大功率輻照加速器的國際進展和市場需求,立刻提出開展相關研制工作。歷經千辛萬苦,2007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第一臺商用10MeV/20kW高能大功率電子輻照加速器研制成功。

  “直到2012年國內加速器行業(yè)才開始全面跟進,可以說我們較同行領先了十年。從某個層面看,是王首席推動了相關行業(yè)的轉型升級。”曾自強說。

  作為一名“開路人”,意味著需要破開荊棘叢生的道路,面對無數(shù)難以評估的困難。而在王國寶看來,“沒有挑戰(zhàn)就不會有創(chuàng)新”。

  2008年,原子能院為北京奧運會提供的核安保設備一舉成名。其實早在2000年,王國寶就敏銳地根據(jù)國際形勢的演變,把核安保技術研究作為核技術應用的發(fā)展方向之一。“這事兒必須抓、必須干,我們有責任在維護國家安全上有所作為。”

  時任原子能院核技術應用研究所所長的王國寶從各研究室調動相關領域人才,組建了原子能院核安保團隊。瞄準國家公共安全領域重大需求,王國寶帶領團隊積極爭取多渠道項目支持,集智攻關,解決了核輻射高靈敏探測、智能自主搜尋、放射性核素快速智能譜分析等關鍵技術難題,研發(fā)出人員/車輛高靈敏放射性物質檢測系統(tǒng)、基于核四極共振技術(NQR)的爆炸物檢測系統(tǒng)、自屏蔽電子束滅菌系統(tǒng)等多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尖、新型核安保設備。

  2008年,為滿足北京奧運會“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要求,王國寶帶領研發(fā)團隊對放射性物質檢測系統(tǒng)進行“改頭換面”。他們大幅壓縮了設備體積,將原本外觀是一個兩米高大門的設備,重新設計成隔離欄大小。設備看起來輕巧很多,但依舊靈敏度高、檢測速度快,各項技術指標保持原有國際先進水平。

  由于設備需求量大,在設計、調試的同時,王國寶和團隊還要抓緊開展加工制造,而那時距離奧運會開幕只有不到4個月的時間了。王國寶帶領團隊加班加點地趕進度,“那段時間,樓道里擺滿了設備,足有300多套,一排一排的,正在接受穩(wěn)定性測試,紅色報警燈不停地閃爍……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啊。”那壯觀的場面,時隔多年,研究所的職工們回想起來仍記憶深刻。

  盡管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王國寶“從沒想過失敗”,信心的背后是多年堅實的技術儲備。在先后進行了6次改型、制造出6個樣品后,王國寶帶領團隊圓滿完成了2008年的“奧運任務”。原子能院核安保設備因此名聲大噪,并陸續(xù)為G20峰會、“一帶一路”峰會、世博會、進博會、大運會、亞運會等數(shù)十次國際、國內大型活動保駕護航。

  2019年9月10日,我國首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核安保技術協(xié)作中心成立,原子能院與國家核安保中心作為其技術支持機構。這是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展核安保合作的新里程碑,對擴大中核集團和原子能院的國際重大影響力、鞏固我國核大國地位,推動核安全、核能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也是王國寶和他的團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意味著原子能院的核安保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更大的國際舞臺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促進了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與發(fā)展,為我國核安保設備“走出去”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王首席特別注重技術創(chuàng)新,要求我們研發(fā)的設備必須代表國家最高水平”,原核技術綜合研究所核探測技術應用研究室主任王強說。2022年,憑借著過硬的技術水準和良好的業(yè)界口碑,原子能院再次獲得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冬奧組委的青睞,成功為北京冬奧運會提供核安保服務,王國寶和他的團隊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雙奧團隊”。

  很有耐心的急性子

  在同事們眼中,王國寶是個“很有耐心的急性子”??此泼艿膬煞N特質,在王國寶身上神奇地融合在一起。

  “我總覺得他很著急,有一種時不我待的感覺。”

  “他做事從不拖泥帶水,能用三句話說清楚的事,絕對不用五句話。”

  “他每天做很多事,一天好像有48個小時,是個卓越的時間管理能手。”

  ……

  王國寶習慣提前做好工作規(guī)劃,細化任務目標和時間節(jié)點,通過不斷復盤提高工作效率,不放過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時間。即便如此,他仍然覺得時間不夠用。為大力推動核技術應用實現(xiàn)產業(yè)化,王國寶在不斷追求科技創(chuàng)新的同時,在拓展市場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

  電子直線加速器研究室主任朱志斌講述第一次和王國寶出差的經歷,直言“太累了”。那是國內加速器領域第一次公開招標,當時還是個“小年輕”的朱志斌與王國寶一同去哈爾濱工程大學參加投標。

  “王首席大我將近20歲,但我根本趕不上他的腳步。”為了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王國寶恨不得一點休息時間都不留。“好像所有事他早就規(guī)劃好了,下飛機后我還沒調整過來,他已經辦理完入住,準備跟合作單位開會研討了。” 朱志斌笑道。

  但就是這樣一個“急性子”,卻常常表現(xiàn)出令人驚訝的耐性。

  “早期核安保領域還沒有大力開發(fā)的時候,王首席帶著我們去和一些有關單位講核安保的重要性。有時候對方有別的工作安排,無法及時與我們會談,王首席便很有耐心地帶著我們一直等候。甚至有時候頂著大太陽在馬路邊等一、兩個小時,或者重新約時間,改天再跑一趟。”王強的回憶里仿佛還能看見街頭熾熱的陽光。

  幾年前,王國寶帶領團隊參加材料檢測設備的競標。本以為此次競標勢在必得,然而下午到達現(xiàn)場后,大家漸漸意識到競爭對手的實力比預想中更加強勁。

  “要再想想辦法嗎,很費勁啊,要不咱們撤吧?”“項目總價也不高,不做也沒啥可惜的。”一起出差的同事打起了退堂鼓。

  “那不行,我們在這個領域有優(yōu)勢,為什么不爭取?”王國寶反倒來了興致,臨時決定增加制作一個精美的PPT。晚飯后,他獨自回到賓館房間,梳理現(xiàn)有資料,字斟句酌,一點一點敲擊鍵盤,力求在有限的匯報時間內充分展示設備的技術優(yōu)勢和應用成效。當他終于靠在椅背上長舒一口氣,才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中,已經夜里快12點了。

  第二天,在匯報環(huán)節(jié),王國寶打開PPT侃侃而談,用“硬核”實力打動了諸多評審專家,最終以評分第一的成績成功中標。

  “事情不做到最后一步決不放棄,越有挑戰(zhàn)我越興奮,越棘手的事我越愛做。”王國寶就是這樣一個碰壁不畏難、遇強不退縮的人。

  從加速器技術到穩(wěn)定同位素分離技術,從核探測技術到核安保技術,從全國首個國家發(fā)改委批復高能大功率輻照加速器示范工程到其產業(yè)化,從制定我國通用核儀器領域首個國際標準到院第一臺無損檢測加速器出口海外,從升級改造同位素電磁分離器到實現(xiàn)首次國內市場銷售……四十年來,王國寶這名核技術應用領域的“老兵”,帶領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地打通了從科研到產品開發(fā)的全鏈條,原子能院核技術應用領域各個方向同步推進,學科之間相互扶持。

  “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未來,怎樣推動新質生產力發(fā)展……”如今的王國寶又將目光瞄準了核技術應用智能化、信息化的發(fā)展方向。

  他將帶領團隊在這片藍海中創(chuàng)造怎樣的奇跡?

  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fā)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