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工作之后,終日忙碌奔波,許久未曾讀書,如今再讀《論語》,對它作為儒家經(jīng)典中教義的感受,以及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求知傳道,卻更深了。
孔子出生的年代時值春秋時期,正是奴隸分封制度走向衰落的時代。隨著井田制的瓦解和中央政府的日漸衰微,中原各個諸侯國為了謀求爭霸,控制更多的土地、人口,互相挑釁,頻發(fā)戰(zhàn)爭,所謂“春秋無義戰(zhàn)”正是這一時期的鮮明寫照?!爸艿乱褦。烀摹?,但作為“復古守舊”的代表,孔子還是一如既往的遵循周禮,從《論語》中的“名正言順”即可看出這一點。而他的倫理道德學說,可以說是集唐、虞、夏、商、周各代倫理道德思想的精華,繼承并發(fā)展為系統(tǒng)的道德觀念,這正是儒家倫理道德學說,也是古代中國系統(tǒng)完整的道德體系。
在《論語》中,孔子的倫理道德思想是以“仁”與“孝”為核心?!叭省钡膬?nèi)容還包含了一系列美好的道德品質(zhì),如:溫、良、恭、儉、讓、寬、信、敏、惠、智、勇等。而實行“仁”的方法則是“忠恕之道”、“中庸之道”,中庸一詞中國人都不會陌生,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同時,他還提出了許多修養(yǎng)道德的方法,如“克己”、“內(nèi)省”、“見利思義”、“見賢思齊”、“殺身成仁”等等。孔子還主張把道德教育和當權(quán)者的道德修養(yǎng)作為治國之本,“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即:“德治”、“禮制”,他指出:“政者,正,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即是當權(quán)者應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與弘揚道德的能力。
孔子最突出的貢獻是在教育方面,商周以來,統(tǒng)治階級長期壟斷知識教育,因此,學校都由官辦,只有貴族子弟才能進學。孔子創(chuàng)辦“私塾”,首開“私學”,普及教育,打破了貴族官僚階層對教育的壟斷,對后世影響極其深遠。在教育方面,孔子把“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作為自己的主張,鼓勵學生把學習與思考統(tǒng)一,即“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樣學到的知識就不會迷惑,也不會執(zhí)學為惡,走上邪路。
通讀《論語》,縱觀夫子,讀到的,是仁人愛物,關(guān)切世情;弘揚道德,抨擊邪惡;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重義輕財,淡薄名利;謙虛好學,自強不息等等諸多崇高的思想品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幾千年過去了,《論語》提倡的,不正是今人所需要的嗎?
主辦單位:中國電力發(fā)展促進會 網(wǎng)站運營:北京中電創(chuàng)智科技有限公司 國網(wǎng)信通億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銷售熱線:400-007-1585
項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傳真:010-58689040 投稿郵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編號:京ICP證140522號 京ICP備14013100號 京公安備11010602010147號
參加工作之后,終日忙碌奔波,許久未曾讀書,如今再讀《論語》,對它作為儒家經(jīng)典中教義的感受,以及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求知傳道,卻更深了。
孔子出生的年代時值春秋時期,正是奴隸分封制度走向衰落的時代。隨著井田制的瓦解和中央政府的日漸衰微,中原各個諸侯國為了謀求爭霸,控制更多的土地、人口,互相挑釁,頻發(fā)戰(zhàn)爭,所謂“春秋無義戰(zhàn)”正是這一時期的鮮明寫照?!爸艿乱褦?,天命欲改”,但作為“復古守舊”的代表,孔子還是一如既往的遵循周禮,從《論語》中的“名正言順”即可看出這一點。而他的倫理道德學說,可以說是集唐、虞、夏、商、周各代倫理道德思想的精華,繼承并發(fā)展為系統(tǒng)的道德觀念,這正是儒家倫理道德學說,也是古代中國系統(tǒng)完整的道德體系。
在《論語》中,孔子的倫理道德思想是以“仁”與“孝”為核心。“仁”的內(nèi)容還包含了一系列美好的道德品質(zhì),如:溫、良、恭、儉、讓、寬、信、敏、惠、智、勇等。而實行“仁”的方法則是“忠恕之道”、“中庸之道”,中庸一詞中國人都不會陌生,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同時,他還提出了許多修養(yǎng)道德的方法,如“克己”、“內(nèi)省”、“見利思義”、“見賢思齊”、“殺身成仁”等等??鬃舆€主張把道德教育和當權(quán)者的道德修養(yǎng)作為治國之本,“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即:“德治”、“禮制”,他指出:“政者,正,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即是當權(quán)者應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與弘揚道德的能力。
孔子最突出的貢獻是在教育方面,商周以來,統(tǒng)治階級長期壟斷知識教育,因此,學校都由官辦,只有貴族子弟才能進學??鬃觿?chuàng)辦“私塾”,首開“私學”,普及教育,打破了貴族官僚階層對教育的壟斷,對后世影響極其深遠。在教育方面,孔子把“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作為自己的主張,鼓勵學生把學習與思考統(tǒng)一,即“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樣學到的知識就不會迷惑,也不會執(zhí)學為惡,走上邪路。
通讀《論語》,縱觀夫子,讀到的,是仁人愛物,關(guān)切世情;弘揚道德,抨擊邪惡;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重義輕財,淡薄名利;謙虛好學,自強不息等等諸多崇高的思想品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幾千年過去了,《論語》提倡的,不正是今人所需要的嗎?